呼吁足协调整准入规程:适度放宽标准,助力足球发展
12月25日讯,随着韦世豪等球员对中国足协公布的第二批清债名单中部分俱乐部所谓“清债成功”提出公开质疑,人们开始担忧2025赛季中国足协职业俱乐部准入审核的可信度。《体坛周报》记者严益唯在其文章中指出,中国足协不应将准入规程视作摆设。
根据目前执行的2018版《中国足球协会职业俱乐部准入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关键程序并未按照要求进行。例如,《规程》中规定,从每年的3月15日启动下一年度准入资格申请,到10月30日前完成审核。然而,自2017年底《规程》颁布以来,中国足协每年都在赛季前匆忙宣布准入名单,而俱乐部提交材料往往是在上个赛季接近结束时。按照规定,今年3月15日之前,足协本应通知各俱乐部递交2025赛季的申请,并于10月30日前完成所有审核。但实际上,在今年10月10日才通知了相关事项,而12月20日才公示第二批清债名单,因此预计到2025年1月份才能公布最终的准入名单。
此外,《规程》还要求,各俱乐部需在每年的4月10日前向地方及中国足协会提交申请;6月份地方协会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初审,通过后出具同意函,然后再由各俱与会所递交给中国足协。按理说,中国足协会在7、8两个月内书面审查并实地检查。如果严格遵循这一流程,不合格的信息自然无法进入审批环节,即使有些违规行为存在,也会留有充裕时间供彻底核查。因此,如果能够依照该标准操作,那么最后公示出的结果必然不会引发如此大的争议。
当然,为了给予球队更多时间解决欠薪问题而推迟发布结果是情可原,但对于那些合乎规范且积极履行责任的队伍而言,这种拖延显得极为不公平。对此,中国足协应该充分考虑合规则球队利益,即便出现延期也需要提前与各方沟通达成一致,同时明确说明新的时间表和原因,以避免再次发生临近截止日期仍无确切消息的不利局面。如果继续放任这样的情况,无疑只会助长欠薪现象,对整个行业造成长期负面影响。
若为了维护联赛稳定性而不能拒绝所有存在欠薪的问题团队,可以通过适当讨论决定降低某些强制性标准来实现灵活处理,比如针对小额欠款者,将A级(强制性)标准降至B级(义务性)以授予他们暂时资格,再依据相应等级施加惩罚措施,如警告或罚款。这不仅能减少因大规模缺乏资质导致的不安定,还能确保过程中的合理正义。而待未来形势好转之际,再恢复高效严格的新标准也是一条可行路径。
综上所述,仅有坚持落实《规程》,让它真正发挥作用,每年一次性的职业 clubes 准人评估工作才能有效遏止诸多争论产生.
发布于:2024-12-25,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