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和仲裁法的区别,仲裁协议的构成要件
民事诉讼法和仲裁法的区别
法律主观:
相同点: 都为诉讼法,程序法不同点:规范的案件类型不一样。
(一) 关于调解:
1. 民事诉讼中:
- 调解是一项基本原则,在自愿和合法的基础上,只要案件性质适合调解,人民法院均可以进行调解。
- 对于离婚案件,人民法院必须首先进行调解。
2. 刑事诉讼中:
- 对附带民事诉讼部分可以进行调解;
- 对《刑事诉讼法》第170条前两项规定的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
- 对公诉案件和刑事诉讼法第170条第三项规定的自诉案件,不适用调解。
3. 行政诉讼中:
-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
-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赔偿诉讼案件,可以适用调解。
(二)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1. 民事诉讼中:
- 重大涉外案件;
- 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 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如专利纠纷案件等。
2. 刑事诉讼中:
- 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
- 可能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普通刑事案件;
- 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
3. 行政诉讼中:
- 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
- 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 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三) 地域管辖的确定原则:
1. 民事诉讼中:
- 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为一般原则,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辖为例外规定;
- 民事诉讼中有大量的特殊地域管辖的规定。
2. 刑事诉讼中:
- 犯罪地法院管辖为主,被告人居住地法院管辖为辅;
- 最初受理地法院审判为主,主要犯罪地法院审判为辅;
- 刑事诉讼中也有一些特殊地域管辖的规定。
3. 行政诉讼中:
- 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为一般原则;
- 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提起的诉讼,也可以由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辖;
- 因不动产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四) 管辖权的转移:
1. 民事诉讼中: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把本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
2. 刑事诉讼中:依法应当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不能指定下级人民法院管辖。
3. 行政诉讼中: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把自己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移交下级人民法院审判。
(五) 审判组织的人数:
1. 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的成员人数是三人以上的单数即可,没有更具体的人数要求。
2. 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的成员人数除了须是单数外,还要求:对于第一审案件,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由合议庭审判时应由三人组成;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由合议庭审判时应由三至七人组成;对于第二审案件,合议庭应由三至五人组成。
3. 行政诉讼中:组成合议庭的成员人数是三人以上的单数即可,没有更具体的人数要求。
(六) 回避申请的决定权:
1. 民事诉讼中:对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员等非审判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2. 刑事诉讼中:对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等非审判人员的回避,由法院院长决定。
3. 行政诉讼中:对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员等非审判人员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七) 公开审理的情形:
1. 民事诉讼中:
- 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的案件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应当不公开审理;
- 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可以不公开审理。
2. 刑事诉讼中:
- 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的案件,以及14岁以上不满16岁未成年被告人的案件,应当不公开审理;
- 当事人提出的确属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应当不公开审理;
- 16岁以上不满18岁未成年被告人的案件,可以不公开审理。
3. 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注意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在不同的诉讼中,是应当不公开还是可以不公开。
(八) 申请恢复诉讼期间的时间:
1.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10日内,可以申请顺延期限。
2. 刑事诉讼中:当事人由于不可抗拒的原因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而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5日以内,可以申请继续进行应当在期满前完成的诉讼活动。
3. 行政诉讼中: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10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
(九) 近亲属的范围:
1. 民事法律中: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2. 刑事诉讼中:近亲属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3. 行政诉讼中: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其他具有扶养、赡养关系的亲属。
(十) 立案以及向被告人送达起诉书副本的期间:
1. 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起诉状或口头起诉后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人。
2. 刑事诉讼中:
- (1) 公诉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10日以前送达被告人;
- (2) 自诉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自诉状或口头告诉第2日起15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但法律及有关文件没有规定向被告人送达起诉书副本的时间。
3. 行政诉讼中:
- (1) 人民法院接到起诉状后,应当在7日内决定立案或不予受理;
- (2) 在7日内不能决定是否受理的,应当先予受理;
- (3) 受诉法院7日内既不立案,又不裁定不予受理的,起诉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诉或者起诉;上一级法院对符合条件的案件,应当受理。
(十一) 是否准许撤诉:
1.
民事诉讼法与仲裁法的区别
法律主观:
相同点:两者都是诉讼法,但程序法的侧重点不同。
一、关于调解:
1. 民事诉讼中:
(1) 调解是基本原则,在自愿和合法的基础上,若案件性质适合,人民法院可进行调解;
(2) 离婚案件必须首先进行调解。
2. 刑事诉讼中:
(1) 附带民事诉讼部分可进行调解;
(2) 自诉案件可调解;
(3) 公诉案件不适用调解。
3. 行政诉讼中:
(1) 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
(2) 行政赔偿诉讼可适用调解。
二、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案件:
1. 民事诉讼:
(1) 重大涉外案件;
(2) 在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3) 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案件,如专利纠纷案件。
2. 刑事诉讼:
(1) 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
(2) 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
(3) 外国人犯罪的案件。
3. 行政诉讼:
(1) 确认专利权的案件;
(2) 针对国务院部门或省级政府行为的案件;
(3) 复杂的案件。
三、地域管辖原则:
1. 民事诉讼:
(1) 一般原则为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
(2) 具有特殊地域管辖的规定。
2. 刑事诉讼:
(1) 犯罪地法院管辖为主;
(2) 特殊地域管辖规定。
3. 行政诉讼:
(1) 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
(2) 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四、管辖权转移:
1. 民事诉讼:上级人民法院可将案件移交给下级法院审理。
2. 刑事诉讼:上级法院的案件不能指定下级法院。
3. 行政诉讼:同样可移交。
五、审判组织人数:
1. 民事诉讼:合议庭的成员人数为三人以上的单数。
2. 刑事诉讼:基层和中级法院三人,高院和最高法院三至七人。
3. 行政诉讼:同民事诉讼。
六、回避申请决定权:
1. 民事诉讼:由审判长决定回避。
2. 刑事诉讼:由法院院长决定。
3. 行政诉讼:同民事诉讼。
七、公开审理情形:
1. 民事诉讼:涉及国家秘密或个人隐私的案件应不公开。
2. 刑事诉讼:同样适用相关规定。
3. 行政诉讼:原则上公开审理。
八、恢复诉讼期间:
1. 民事诉讼:10天内可申请顺延。
2. 刑事诉讼:5天以内可申请。
3. 行政诉讼:10天内可申请。
九、近亲属范围:
1. 民事法:包括配偶、父母等。
2. 刑事法:包括直系血亲。
3. 行政法:相似于民事法。
十、立案及送达起诉书时间:
1. 民事诉讼:7天内决定是否立案;
2. 刑事诉讼:10天内送达。
3. 行政诉讼:7天决定是否受理。
十一、是否准许撤诉:
1. 民事诉讼:可申请撤诉;
2. 刑事诉讼:公诉案件法院可裁定。
3. 行政诉讼:可申请撤诉。
十二、撤诉后能否再次起诉:
1. 民事诉讼:可重新起诉。
2. 刑事诉讼:公诉案件不可再诉。
3. 行政诉讼:不可再诉。
十三、第一审程序的审理期限:
1. 民事诉讼:6个月,特殊情况可延长,简易程序为3个月。
2. 刑事诉讼:1个半月,特殊情况可延长。
3. 行政诉讼:3个月,特殊情况可延长。
十四、送达判决书的时间:
1. 民事诉讼:宣判后10天内。
2. 刑事诉讼:宣判后5天内。
十五、上诉期限及限制:
1. 民事诉讼:15天上诉。
2. 刑事诉讼:10天上诉。
十六、二审审理范围:
1. 民事诉讼:围绕当事人上诉请求;
2. 刑事诉讼:全面审查事实和法律适用。
十七、二审审理期限及批准延长:
1. 民事诉讼:10天审结。
2. 刑事诉讼:1个月审结。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
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
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509条: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并遵循诚信原则,防止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
仲裁与民事诉讼的区别
法律主观:民事仲裁与民事诉讼主要区别包括:
1. 受案范围:仲裁主要处理公民、法人之间的合同和财产纠纷,民事诉讼涵盖更广泛的领域。
2. 裁决效力:仲裁具有一裁终局效力,民事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
法律客观: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分别规定了当事人应如何进行纠纷解决与处理。
仲裁与诉讼的区别
1. 提起的前提不同:仲裁基于合意,诉讼不需要合意;
2. 可受理范围不同:仲裁不受理行政及人身关系纠纷,诉讼范围广泛;
3. 管辖机制不同:仲裁无地域及级别限制,诉讼需遵循法律规定;
4. 自主选择权范围不同:仲裁可选择仲裁员,诉讼由法院指定;
5. 裁判程序不同:仲裁一裁终局,诉讼可上诉;
6. 案情公开性不同:仲裁不公开,诉讼通常公开;
7. 收费规定不同:诉讼费用可减免,仲裁没有此规定。
仲裁协议的构成要件
仲裁协议是当事人在自愿、平等基础上,将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的书面文件,要求包括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争议事项和仲裁委员会的选择,需以书面形式订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条:人民法院受理相关民事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仲裁适用于合同纠纷和财产权益纠纷。
发布于:2025-01-10,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